天才炮手阵容搭配图片高清,光明炮手阵容
各位WOTer大家好!
双管坦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从最早的“双管小怪兽”MTLS-1GL4,到以ST-II为顶级车的S系双管重坦线,再到仍在超测中的坦歼ISU-122-2,这种独特的设计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忠实的拥趸。那么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有趣的双管坦克呢?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极限参数坦克”
Tanks of Extreme Parameters/Universal
▲ 图中的文字为:极限参数坦克/通用
苏联天才坦克设计师,参与了IS-7项目的沙什穆林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一种重型化的“极限参数坦克”,即尽可能发掘坦克潜力,提升各方面参数。这种坦克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取代中型坦克,成为装甲部队的中流砥柱。文字所配就是这张颇有天启坦克风范的草图。图中所绘制的可能是沙什穆林所参与的最后一个项目——288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它以T-64坦克为基础,装备2具160毫米两用发射器,2台GDT-350燃气涡轮发动机提供750马力输出,由装甲钢-玻璃纤维多层复合装甲提供防护。
▲ 火箭坦克288工程的木制模型
哨兵 AC III(双联25磅炮型)
Sentinel AC3 Cruiser Tank
装备2磅、6磅、甚至17磅炮的“哨兵”大家可能很熟悉,那如果它换上2门25磅(87.6毫米)榴弹炮呢?没错,它就是1943年以“哨兵”AC III为基础改装的试验坦克,用于验证17磅炮装车的可能性。两门炮并列安装,炮尾和特殊的反后坐装置占据了炮塔内绝大部分空间,因此仅能在车外遥控同时开火。测试表明,虽然双联25磅炮后坐力比17磅炮还要高约20%,但“哨兵”依然可以承受,试验的成功使它成为盟军首款装备了17磅炮的坦克。
▲ 双联25磅炮安装完成,准备进行测试
猎手R-7/8
The “Hunter” R-7/8
瑞美(Rheem)公司在1953年提出的重型坦克方案,车体呈流线型,由多个铸造件组成,硅芯复合装甲及尼龙内衬为乘员提供防护。主武器为2门并列的105毫米火箭发射器,刚性安装在低矮的半球形摇摆炮塔中,俯仰角-10/+20度。每门炮均由一个7发自动装弹机供弹,可齐射、或以0.5秒间隔打出1-3发的连射,甚至在另一门炮在装填时也能持续射击。火箭弹的破甲深度达到457毫米,但射程一旦超过500码,精度就会出现显著下降。
▲ 105毫米两用发射器的自动装弹机示意
VT1-1/2
Versuchsträger 1-1/2
▲ VT1-1样车
基尔机械制造厂(MaK)在1974-75年间建造的两台“试验坦克”,其中VT1-1装备2门105毫米炮,VT1-2装备2门带自动装弹机的120毫米炮,火炮均只能在垂直方向移动。其作战方式相当独特,即利用超强的机动性,以Z字路线接近敌人,同时通过先进的火控系统锁定目标,仅需炮手一直扣住扳机,在坦克下一次转向、炮口朝向敌人时就会两炮齐射,确保毁伤效果,据称首发命中率可达90%以上。为此配备了强力引擎,最大时速70公里,爆发状态下的单位功率超过50马力/吨!
▲ VT1-2样车
豹1双炮型
Doppelrohr Hublafettenpanzers
▲ 设计示意图
皮茨施(Pietzsch)公司以大量修改后的豹1底盘为基础设计的坦克歼击车,属于70年代的“试验性开发项目”(Experimental Entwicklung)之一。其特色是2门可升降的105/120毫米主炮,各自配有4发备弹的自动装弹机。可通过调整火炮支架的旋转角度(0-90度)来控制火线高度,使两根炮管高出车顶,以隐蔽姿态伏击敌人。在低火线高度射击时,车首布置的附加装甲可以在液压杆的推动下展开,形成一片间隙装甲区域,提供额外防护。
▲ 两种开火状态示意图
阿斯特朗-雷克斯 SARAH概念车
ASTRON Rex SARAH
▲ SARAH的设计线图
这台SARAH概念车与大家熟悉的“阿斯特朗-雷克斯 105mm”师出同源,都是来自1953年的阿斯特朗项目里的火炮中坦系列方案“雷克斯”,但大胆使用了预计将在10年内开发成熟的新式武器系统。SARAH的主武器由并列安装的119.4毫米(4.7英寸)火箭发射器和超高速火炮组成。前者采用可燃药筒,性能与“猎手”相似;后者口径未知,但在研发过程中考虑采用气、液、固不同状态的发射药,使其满足2740米/秒以上的出膛速度要求。
▲ SARAH的木制模型
02
写在最后
实际上,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不少坦克设计都采用了双炮布局,从30年代的陆地巡洋舰系列超重型坦克,到21世纪标新立异的联盟-SV自行火炮,可谓琳琅满目,可惜受限于篇幅,无法一一提及。不过,在本期提到的这几台双管坦克中,您觉得谁才是其中的最强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