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灵月影能修改造梦西游吗 造梦西游灵宠怎么抓
邢庆仁老师在画室作画
▲邢庆仁,1960年生于陕西省大荔县北社村。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就职于陕西国画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1989年创作《玫瑰色回忆》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15年被中宣部、中国文联等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1
我要睡了
送给清晨
一轮红日
写生
2
一个礼拜
没见猪的踪迹
圈门大开
出事情了
夕阳爬上房顶
随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3
从现实
到艺术的路上出轨
不要怕
不要装
找一个僻静的地方
变坏
变真
变成你自己
你们游览,我观察
4
月亮来了
坐在你身旁
静静地
没有一句话的月夜
用油彩绘制的
斑斓年华
月亮的脚步
匆匆而去
多想亲一口
长条椅上的时间
即便你走了
变成一朵花
月亮还要来
5
那一天
遇上了故乡
模糊的
一闪而过的影子
揉成一缕白纱
交给天地
那一天
遇上了故乡
带粉的
紫色的蝴蝶
摇曳着透明的翅膀
照亮家园
那一天
遇上了故乡
忧伤的
空无一人的小路
在风干的时间里通往出口
哭喊不回
6
扑一把面粉
躺在案板上
舒服地
像花一样
还有面揉成的
擀杖
随意摆放
谁包的饺子
紧的
不说话
大河上下
7
地毯
长满了春天
卧着的牛
露出半截
是谁的杰作
触动你
忧伤的头发
在身后被风追赶
一层一层流过
回过神
黄昏空荡荡的
8
一树麻雀
飞到另一棵树
变成了叶子
春要来了
精身子 66x51cm 2017年
9
麦子
装在缸里压实
双脚
伸进棉裤腿
麦苗
起身
10
麦子黄了
不准烦人
都啥时候了
还想着要媳妇
走 收麦去
起风了
我要回家
11
从前
看着世界名画睡觉
醒来时还是名画
画贴在墙上
你藏在心里
现在
想着你睡觉
睡醒了还是想你
放我在画的世界
和我一起生长
12
我在老家
把我弄丢了
没人拾
西后地,182*144cm
文/冯国伟
在西安的繁华闹市中,长安男人邢庆仁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玫瑰园”,并在其中生存与生活,做梦与造梦,多少是有些勇气和隐士之风的。
春的盛宴135cmx164cm 2004年
推开邢庆仁的艺术之门,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置身于回忆与梦想中的画家。回忆,指向黄土高原的乡村,是白昼下的清晰展现;梦想,萦绕在玫瑰园的世界里,是暗夜中的漫游徘徊。
门,对邢庆仁的生活而言,既是一种现实的分割,也是理想的纠葛。
门里,他是一位居士,虽然谈禅论道,却有些花和尚的直率性情和旷达本色,会做些或瑰丽或奇幻的梦。门外,他的身影并没有投入到现世的滚滚红尘,而是以一个现实背离者的身影走入记忆中的乡村。因此邢庆仁的艺术足迹非常明晰:出门就到乡村,关门就在玫瑰园。而他的艺术也因此呈现出门里门外不同的两种风景。
北国风光 252x193cm 2012年
门外,是白昼,是现实,是灼热,是奔走,是邢庆仁割舍不下的黄土情。作为一个从陕西农村出生、长大、上学并有过生产队饲养员生活经历的人,邢庆仁与这片土地有着非常私人化的叙事方式和心灵秘境。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邢庆仁曾说有一段时间自己在故乡丢失了。后来是当地的神人用碗、用筷子、用火点燃纸在空中旋转,嘴里再念叼,他就好了,就回来了。他说,那是他的神回来了,魂回来了。这个神和魂自然就是他的故乡、土地和乡民。
故土 68x45cm 2016年
这种或明或暗的体验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所以我们在邢庆仁的家园系列作品中,看到的不是惯常意义上的民俗细节描述和城乡反差带来的新鲜猎奇,也不是学院技术的展示和民间艺术的复制和挪用,而是一种非常简单又直指内心的记录和述说。他是以在场的感受去表达生活,或者说是以过来人的感受回观记忆。如同这片土地上的年老者,述及往事,总会带着细节的真实和情感的无限生发,但总体的背景却是一片空荡。我们在画面上反复看到的耕作休息的乡民,牛、羊、鸡等家畜家禽,没有一片叶子的枯树、无边的大地和空旷的天空都成为了邢庆仁关于乡村记忆的关键词。
桃 68x45cm 2015年
同时,这些记忆以一种焦墨渴笔的手法勾勒出来,并辅以民间艺术灿烂而单调的色彩体系,有一种干裂秋风般的视觉强度。但这种强度又不是以愤怒、对立、失落和控诉作为情感的表达基点,反而呈现出一种自然、轻松、平淡、朴素的审美效果。这恰好反映出了邢庆仁对乡村的态度和立场,他身在其中,无须夸大和粉饰,也无须拒绝和痛苦。通过表面的真实而抵达内心的真实,正是邢庆仁不拘泥于造型写实的准确和画面构图的严谨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霸王 265×170cm 2009年
而门内,是黑夜,是梦想,是内心,是闲散,是邢庆仁关乎蔚蓝和飞翔的天空。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的邢庆仁曾试图到南方去寻找蔚蓝色的梦。对于一个在黄土地成长起来的画家,大海之梦也许是永远的向往。虽然最终邢庆仁意识到大海的深处是无法找到自己的,他的根还在黄土高原。但是这种源于水的渴望和想象还是进入了邢庆仁的画面,造就了他一个又一个不同于乡村叙事的梦境。而玫瑰园恰好成为了邢庆仁可以自由做梦的空间和领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貌似莽汉的邢庆仁会有玫瑰的情怀,为什么他在乡土中国的描述中会投下梦想的巨大影子?也许在邢庆仁梦的深处,那几万年前也曾是一片海洋的黄土地为他留下了不能释怀的蓝色畅想。就像陕北的老人总会说,那大山的底下一定藏着一条大河。
去拉萨 257×144cm 2011年
不管怎样,邢庆仁的玫瑰园之梦虽然是在门内所做,却有了其现实画作所没有的汪霈雨量和灵秀。每当在邢庆仁的梦境中看到大片绽放的桃花,看到男人女人的情感故事,看到人与土地的自在自然,看到万物有灵的喜悦入怀,我们都能感知到邢庆仁焦渴的笔端润含春雨般的自适和幸福。我们只能感慨:现实没有完成的,邢庆仁在艺术中实现了;生活不能给予的,他的艺术却替他完成了。
庭院 110×89cm 2012年
门里门外的邢庆仁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黄土地与大海洋,强硬与柔和,丰富与单调等诸般对立、矛盾并纠结的事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调和,并把它们展示在了作品中,并保持着自己缓慢而坚定的前行。这对二十几年前就以《玫瑰色的记忆》获全国美展金奖并引来激烈争论的画家而言,是岁月之河掀起惊涛后最顺其自然的选择。
邢庆仁说,生活就是活着。对他的艺术而言,活着岂不也是最好的证明。
色底 69x69cm 2011年
邢庆仁的画显然具有木的属性,枯时自守,荣时扩张。既可干裂秋风,又可润含春雨。既可木讷静立,也可丰荗葱笼。既可以成为现实之物,又可以成为心中之像。他是以画家之眼观察和抚摸着这片土地。也因为他出生在这片土地,曾有过放牧的体验和乡村的生活和体验,他用一种最直接又直指内心的叙述和记录描绘着记忆中的家园。而在家园的不断消逝中,他又从内心重塑了一个诗意诗心的乡村,用自己不拘泥于造型写实的手法进行了再造。所以欣赏邢庆仁的画,我们似乎推开了一扇门,门外的是现实中的乡村,从眼观到心达;门里的却是梦境,从玫瑰园到龙首原。而他的艺术也在这门里门外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景观。
被照亮的家园 135×175cm 2003年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对邢庆仁作品的评述:
邢庆仁以表达陕北的历史主题和黄土高原的生活气象为著称,他的艺术一路走来,既保持了对陕北高原乡土文化的精神传承,又不断注入他在美学意境上的新追求,那就是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与所表达的主题之间形成更加内在的关联,使形象塑造与笔墨意趣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在这方面的自觉意识,促使他的艺术更加走向放松,走向从容,在体现自己个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通达的情怀。
邢庆仁的个性早在他的成名作中就体现出来,而今洞悉了画坛观念与形式风云变化,他更加专注地回到自己的内心,以自己浸泡于生活之中的感受,把笔墨的运用变成通畅的语言,在造型的率性勾画之际,抒写笔墨如同引吭民歌,透溢出他旷达的心境与本真的性情。
邢庆仁老师不同时期作品欣赏:咸阳 240×175cm 2013年
出塞 185×144cm 2010年
大吉 81×69cm 2013年
紫阳 62×48cm 2012年
蓝桥 39×39cm 2012年
四季 41x32cm 2009年
游风 51×57cm 2006年
岚皋紫阳 69×69cm 2005年
夏日黄昏 135×175cm 2003年
故乡 110×123cm 2003年
村画之二 35×35cm 2003年
村画之四 35×35cm 2003年
村画之八 35×35cm 2003年
村画之十 35×35cm 2003年
村画之十一 35×35cm 2003年
村画之十二 35×35cm 2003年
长寿 50x69cm 2009年
风灵183x145cm2012年
美人46x32cm 2012年
延安-4 32cmx23cm 2015年
魏塔-2 180x268cm2015年
红灯照 68x45cm 2017年
未央 69×69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