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怎么会瘦稻草人 迷你世界稻草人怎么弄
“秤”虽小,分量重! 看上去,是“鬼秤”缺了斤两,实则是地方缺了公平交易的市场和监管啊。
近日,某知名打假博主称,在江苏无锡一黄金回收店遭遇“五两鬼秤”,75克黄金秒变37克。当事人报警后,当地警方、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
网红打假,并非孤例。近年来,从海鲜市场到菜市场,从黄金回收店到移动摊点,一众打假博主“以身犯险”,让不同消费场景的“鬼秤”浮出水面。
让人震惊的是,不良商家缺斤少两的方式原来可以“如此千姿百态”,不同行业“黑心”商家的“黑”原来可以“如此一致”。
缺斤少两,让人深恶痛绝,却常又倍感无奈。市场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让这种负外部性几乎难以杜绝。打假博主为什么能成网红?不就在于给大伙出了口恶气嘛。
相比于打假博主打假的“热”,监管部门的打假,在网上却显得有点“冷”。也许,是一些市场监管部门缺少了打假博主自带流量的光环;再也许,是一些市场监管部门缺乏了打假博主的“较真劲”。
但无论如何,整治“鬼秤”,不能总靠网红对吧?
毕竟,网红的力量是有限的。网红没有执法权,有的商家有恃无恐,甚至威胁网红人身安全,让其疲于应对;有的“鬼秤”破解技术难度高,网红自己无法破解,又很难借助专业鉴定机构的力量;等等。多数打假网红终究是个体,尽管背后有诸多网友的支持,但在一些场景下他们仍是“形单力薄”。
整治“鬼秤”,监管部门更应出手。这不仅仅是它的法定责任。在今天的舆论场,“秤”的精准度与对“鬼秤”的态度,早已关乎一个地方的形象气质,甚至关乎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
在江苏连云港农贸市场,打假博主揭露“鬼秤”后,市场监管方的粗暴态度,引发网友愤怒,大大挫伤了当地形象。
而淄博整条商业街商户严格遵守计量规定,大大提升了淄博的美誉度,人们“进淄赶烤”更安心,更热忱。
可见,小小的“秤”,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网络上很容易上升为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市场环境的“代言人”,影响着地方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整治“鬼秤”,不仅是监管部门的必修课,更应成为监管部门的常修课。否则,地方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良好形象很可能就毁之一“秤”。
在一些地方,“鬼秤”的存在并不是个例。有的监管部门也不是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存在,但选择了当“稻草人”。在“鬼秤”未曝光之前,装聋作哑,不曾主动向前移动半步,进行深入全面的检查。
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倘若打假博主打到这些地方上来,借由“鬼秤”的曝光,消费者积压在心头的不平与怨愤会集中爆发出来,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就再也藏不住。对于地方而言,损失可能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即便再怎么救场,可能也无法有效挽救形象。
有的地方在整治“鬼秤”中作出了表率。云南芒市市场监管局,邀请千万粉丝打假博主,一起打假;福建福州百万悬赏“鬼秤”鬼秤揭露者;等等。当地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变坐等曝光为主动揪“鬼”的做法,既净化了市场环境,也为当地拉了一波点赞的流量。而这才是整治“鬼秤”的正确姿态。
姿态背后说到底是心态。正确的姿态,需要当地监管部门增强对老百姓痛点的感知度,强化对自身职责的责任心,时时发现治下存在的各种短板问题,创新举措,及时精准施策。这体现的是工作能力,更是精神状态、价值导向,有没有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地方发展放在心中、摆在前面。
思考题:你遭遇过“鬼秤”吗?怎么解决的?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帅)